爱吧机器人网 » 专题 > 应用 > 正文

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人机大战”明年开战

AI
 
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就可掌握国际顶尖专家水平。您的核磁、CT影像甚至临床诊断都将由这套神经系统“人工智能”来完成,为您提出最佳的治疗和预后方案,这样的想法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
 
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12月22日,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北京天坛医院挂牌成立。
 
成立仪式上,神经病学专家、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对海量疾病信息的深度学习,不断提升疾病的诊断效率,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5%以上,相当于一个高年资主任医师级别的水平。
 
王拥军
 
“通过临床症状的识别,影像的颜色改变、信号强度的变化,人工智能系统把自己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专家的经验进行比对,找到之间的契合点,这样通过1000-2000例病例的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就达到专家看病的基本思路和水平。
 
目前我们第一期的研究成果来看,人工智能系统在影像上能实现看核磁的能力,在诊断脑瘤方面,可以和我们医院神经影像中心主任高培毅达到99%的契合度。这个水平已经超过了医院所有年轻大夫,也超过全国所有神经放射科大夫。”

王拥军
 
基层医院:
 
接入AI技术=直接引进国际顶尖专家
 
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神经系统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
 
但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复杂程度高、定位诊断难度大,并且我国很多医院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误诊率、漏诊率较高,诊断效率低下。
 
而人工智能应用在神经疾病预防、诊疗、预后和康复等阶段,都体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
 
王拥军表示,通过这一技术,可以更好的弥补大医院专家和基层医生之间技术的不平衡。将我国神经影像、神经病理方面顶级专家的经验很快进行普及。
 
未来,基层医院接入该系统后,相当于直接引进了一名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专家,老百姓不用挤到大城市、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获取高品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此外,高效的处理方式也可为患者节省出读片的时间。现在患者做一个核磁,做完还需要花上1天的时间来等报告,而未来,只要把人工智能技术镶嵌在核磁机器上,患者做完核磁瞬间就可以出报告单。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还将展现出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比如神经病理切片人工智能判断,脑神经疾病病人的智能护理,依据病人医疗数据智能制定治疗方案,神经系统疾病的肢体及语言康复训练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人机大战”明年6月打响 
 
谁将赢得这场胜利? 
 
这样颠覆性的“技术革命”,目前进展如何?据王拥军介绍:
 
中心先期已开展了头部MRI、CT影像人工智能诊断产品的研发,是全球首款头部疾病(涵盖了脑肿瘤、小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脑卒中等)MRI、CT影像人工智能诊断的整体应用产品。
 
经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六种人脑内最常见的脑部肿瘤诊断的学习,目前诊断率已达到99%。下一步会培训它来学习脑血管病,预计到春节前后,基本诊断也可以达到脑瘤的水平。
 
接下来,还会将它和临床治疗连在一起,通过学习专家为患者开出的处方和临床建议,培养TA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临床决策者,就能给基层医院配备很多天坛医院的“大专家”。
 
据介绍,这一技术将在明年6月底举办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正式推出。届时,天坛将组织来自全球的顶级专家,和全国所有神经科大夫,包括放射科、病理科大夫一起,进行一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人机大战”,以验证人工智能诊断的准确性。
 
“我相信机器会达到全国第一名的成绩。”王拥军预测。

王拥军在揭牌仪式
 
神器的人工智能 背后的“老师”是谁?
 
人工智能应用研发的背后,也有着庞大的数据库及样本量,作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北京天坛医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新近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该院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均排名全国第一。

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
 
医院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患者30万人次,开展手术10000余例,拥有全国最大的脑病组织样本库及血样样本库。
 
同时,依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遍布全国的研究网络,达到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水平,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和深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方面,通过引进全球领先的深度学习技术,保证了数据采集、识别、诊断均在医院快速完成,无须上传医疗数据,防止了病人隐私的泄露,杜绝了医院医疗数据流失的安全风险。


上一篇:7种常见的机器人焊接类型
下一篇:机器人砌墙精确到厘毫,一分钟一面墙让农民工看傻眼!
精选推荐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AI驱动无人机挑战人类飞行员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AI驱动无人机挑战人类飞行员

[2017-12-08]  随着无人机及其组件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让无人机自主飞行在半结构化的环境中,而不依赖于外部定位。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

这个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
这个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

[2019-07-12]  世界首创,来自澳大利亚机器人视觉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推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边界,他们创造了可定制的、小型化的手术机器人,能够唯一地 ...

苹果AI主管透露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关于机器学习方面的进展
苹果AI主管透露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关于机器学习方面的进展

[2017-12-11]  苹果隐秘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多年来一直在转移焦点,但今年似乎正在加速。 4月份,公司获得了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许可证,而在6月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

麻省理工又秀神技:推出如魔法般跳跃的方块机器人集群
麻省理工又秀神技:推出如魔法般跳跃的方块机器人集群

[2019-10-31]  几天前,小编向大家介绍过麻省理工(MIT)研发的一种自组装机器人集群(点此阅览),它们可以用统一标准的小单元自动组装出各种大型结构。 ...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优化软体机器人的控制和设计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优化软体机器人的控制和设计

[2019-11-24]  软体机器人属于一个新的领域,它可能在诸如外科手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手术时的纳米机器人需要在人体内部移动而不损伤软组织)。软体机器 ...

MIT研制出可以像植物一样生长的机器人
MIT研制出可以像植物一样生长的机器人

[2019-11-09]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一种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本质上自我延伸,其生长方式与植物幼苗向上生长的方式惊人相似。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 ...

17世纪的莱布尼茨试图制造“思想机器”却被现实打脸
17世纪的莱布尼茨试图制造“思想机器”却被现实打脸

[2019-11-05]  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律师,历史上少见的通才1666年,德国博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发 ...

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自我纠正错误并吃一堑长一智?
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自我纠正错误并吃一堑长一智?

[2017-08-23]  莱斯特大学数学系的研究人员在《Neural Network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概述了新算法的数学基础,可以使人工智能收集错误报告并立即纠正,而不影响现有技能 ,同时还会积......

本周栏目热点

[2017-08-29]    8月25日,在日本木更津,狼型机器人超级怪兽狼站在稻田边,威慑可能危害庄稼的野生动物。当野生动物接近庄稼地,装有红外感应器的机器 ...

[2016-07-12]     昨天,记者从在津召开的全国第三届食管癌南北论坛上获悉,微创手术现已成为食管癌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超过六成的患者可接受包括达芬奇 ...

雾计算应用案例分析:无人机领域快递的应用

[2016-09-01]      导读: 无人机,是典型的物联网相关应用。传统的快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人员开销,设备成本,安全问题。然而,无人机快递,却可以精 ...

以品质立足世界,纳斯达克大屏上的Airwheel平衡车

[2015-12-23]     摘要:12月15日,Airwheel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广告屏上对旗下的产品以及所推崇的出行理念进行宣传投放。在12月12日亚马逊全线封禁 ...

揭秘!越来越多编辑部开始自动化办公,AI会取代编辑吗?

[2018-05-22]  有人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下一场工业革命,它们会比以往的工业革命——蒸汽、电、计算机更具颠覆性,因为它们不仅仅会取代常规,还会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