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吧机器人网 » 专题 > 观点 > 正文

计算机辅助艺术为何有助于人类接受机器人的崛起

\



  对很多人来说,充满 机器人 的未来只是一场没有胜利的博弈;人类或机器人都不会完全掌握主导权。
  不仅散播阴谋论的网站,就连各大媒体的头条都充斥着这样可怕的预测:Robots will take over most jobs in 30 years(30年后机器人将接管大部分工作),The future has lots of robots, few jobs for humans(未来机器人将暴增,人类工作岗位寥寥无几)等。
  就连艺术,也不在保险箱里。“计算机艺术”——计算机使用算法创造美术或音乐作品等——是一项新型科技。众所周知,谷歌对这项技术非常重视,今年曾发布Magenta平台。谷歌透露,“该平台是一个面向音乐和美术创作,用机器智能提高艺术水准的研究项目。机器学习已经广泛用于理解内容的任务,如语音识别,翻译等。而对于Magenta,我们希望探索它的另一面,开发出能够学习如何合成艺术和音乐作品,并有望独立创造具有吸引力和具有艺术气息的内容的算法。”
  这标志着人类创造力将面临绝境吗?并不是(至少目前不是)。6月份谷歌推出Magenta时,还附带了Magenta的处女作,一首1分23秒的歌曲。听众对这首歌的印象并不深刻,他们十分惊讶的是,歌曲作者竟然是计算机。除音乐外,Magenta等计算机艺术项目还在用神经网络技术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未达到入驻卢浮宫的标准,但如果考虑到作者的身份,其实这些作品已经是非常优秀了。
  但人类的比拼尚未结束。有些人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觉得机器人科技并未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人类的威胁。据这些专家们所述,人们宣称的机器人威胁论可能夸大了事实,这些人要么是希望提高阅读量的记者或博客版主,要么就是希望让政府提供有保障的收入或提高转移支付金额(人们在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后亟待需要的资金)的福利国家议程的支持者们。
  虽然有人认为,机器人技术将来可能会出现爆发性增长而让人类出局(或者进入笼子),但这场炒作实际上可能只是为了让投资人相信机器人充满商机的一种策略,就像几年前大热的大数据一样(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机器人虽然擅长做很多事情,但它们并非无所不能,特别是对于制作地图、简便地识别对象等其他需要完成更高级行为的基本任务。
  人工智能专家和MIT教授David Autor说:“记者或专家评论员们夸大了机器取代人类劳动力的程度,忽略了机器能够提高生产力,增加人类收入,提升对技术人员的需求等极大的互补性。在需要灵活性,判断力和常识等能力的任务中,想要用机器取代人类,要面临的难题还非常非常多。”
  更可能的一种情况是,Autor认为,是一种新兴的人类与机器人的“合作关系”,其中,人类可以利用机器人、大数据、增强现实等正在形成或提高的所有技术。不管你相信与否,我认为,这种合作关系的最高层面都将是:所有类型的艺术家们都会利用这种科技创造让人称奇的,别具一格的和值得世人称赞的新作品,帮他们角逐国际大奖和荣誉。
  比如,美国最流行的艺术家之一Jeff Koons,就以利用科技创造油画,雕塑和“各类装饰物品”而闻名。2013年,他的作品Balloon Dog Orange在拍卖会上以5840万美金的价格售出,使他成为了有史以来身价最高的健在的艺术家。2014年,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举办了Koons的首次回顾展。之所以是第一次,是因为想要恰到好处地展示他的作品,需要十分高的科技水准。Koons在一次采访中曾说,他如此依赖科技的一个原因是,“我可以十分确定,一开始头脑中的想象和最后的成品是一样的。这种视觉在整个过程中不会被改变。”
  还有很多人类艺术家与Koons一样,他们利用计算机和科技创造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精美艺术品。当然,并不是每个画家都准备选择与Koons相仿的职业生涯,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他们都可以利用不计其数的科技工具,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这不是“作弊”,而是在另一种新型介质中创作;仍然由艺术家完成作品,但如果线上工具能够让艺术家的作品更好,就可以给工具更多主导权。
  谷歌也将艺术视作人类与科技的珠联璧合。虽然Magenta 还在接受训练以创建自己的艺术作品,但据谷歌所说,这个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尝试构建艺术家、程序员和机器学习研究人员组成的社会团体。核心的Magenta 团队将构建开源的基础设施……为了美术和音乐。”我们将先从音频和 视频 支持开始,制作能够处理MIDI格式的工具,及帮助艺术家连接到机器学习模型的平台。”
  “我们不知道艺术家和音乐家会用这些新工具做些什么,但我们对结果充满期待。”谷歌表示,人类艺术家的灵感可能比计算机的要精彩的多。毕竟,谷歌表示,电吉他制造商Rickenbacker和Gibson研发出后来独领风骚的科技产品时, “并没有先把 Jimi Hendrix或 St. Vincent放到心中”。
  对于某些人,艺术可以当作一种范例并向他们证明:是的,机器人可以做到,但它们和人类联合起来能够更上一层楼。这让艺术的社会意义和 应用 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重磅】未来科技学院筹备成立,开讲前沿科技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7月,人工智能学家AIE实验室基于自身的研究成果和所拥有的顶级科学家资源,在科学院相关机构的支持下,筹备建立未来科技学院 (Futurology University)。
  未来科技学院的使命和目标:将邀请国内和国际著名科学家、科技企业家讲授人工智能、互联网、脑科学、虚拟现实、机器人等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科技学院的目标是研究前沿科技未来发展趋势,培养掌握未来科技动向的企业家和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未来科学家。
  开始激动人心的学习之旅:无论您是企业家,投资人,还是青年学子,科技爱好者,如果您希望把握科技未来发展趋势,与世界著名科学家,科技企业家,风险投资家进行直接交流。欢迎您加入未来科技学院大家庭。

上一篇:当能伤害人类的机器人出现的时候 我们能干什么?
下一篇:【深度】大疆的“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精选推荐
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自我纠正错误并吃一堑长一智?
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自我纠正错误并吃一堑长一智?

[2017-08-23]  莱斯特大学数学系的研究人员在《Neural Network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概述了新算法的数学基础,可以使人工智能收集错误报告并立即纠正,而不影响现有技能 ,同时还会积......

17世纪的莱布尼茨试图制造“思想机器”却被现实打脸
17世纪的莱布尼茨试图制造“思想机器”却被现实打脸

[2019-11-05]  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律师,历史上少见的通才1666年,德国博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发 ...

谷歌《Nature》发论文称实现量子霸权 18亿倍速碾压世界最强超算
谷歌《Nature》发论文称实现量子霸权 18亿倍速碾压世界最强超算

[2019-10-23]  谷歌坚称自己已经取得了量子霸权——这标志着计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谷歌首次发布声明是在今年9月,虽然遭到竞争对手的质疑,但就 ...

MIT用深度学习处理3D点云数据 应用于无人汽车等领域
MIT用深度学习处理3D点云数据 应用于无人汽车等领域

[2019-10-23]  如果你见过自动驾驶汽车,也许会对车顶上那个一直在旋转的圆柱体感到好奇。这是一个雷达传感器,无人驾驶汽车依靠它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导航。 ...

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操控巨型有人驾驶机器人(巨型机甲)
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操控巨型有人驾驶机器人(巨型机甲)

[2017-03-21]  近日,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实现了每一个6岁儿童都会有的梦想,他控制了一个巨大的机甲机器人。据国外媒体Verge报道,前天(3月19日),贝 ...

2023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超过250亿美元
2023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超过250亿美元

[2017-09-04]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50亿美元, 并在预测期内登记15% 的复合年增长率。短期中期回收期和投资回报率高 (ROI), 以及在教育和研究、临场感、防御、救援和安......

2017年:AI渗入云端
2017年:AI渗入云端

[2017-12-29]  云中的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科技巨头的权力游戏,它也可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飞跃。加利福尼亚州的Rigetti Computing公司刚刚使用其原型量子芯片之一在其云平台上运行机器学......

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达到790亿美元
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达到790亿美元

[2017-09-04]  预计到 2022年,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达到790亿美元, 并在预测期内登记11 5% 的复合年增长率。随着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需求的不断增长, 采用自动化技术以确保生产质量......

本周栏目热点

[1970-01-01]    机器人发展到今天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候,机器人拥有人类的感知和思维、应用到更多领域,成为现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由此看出中国机 ...

[2015-12-11]     提到机器人,人们会想到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或者看 ...

[2015-12-22]     12月19日,2015中国(广州)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本届大会以《智 ...

互联网大会后自动化企业值得反思的5大关键词

[2015-12-22]   全球瞩目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昨日在乌镇开幕。互联网大佬在现场的一举一动刷 ...

业界把脉:广州机器人产业待破“智造”瓶颈

[2015-12-22]     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力争到20 20年,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实现产值1300 ...